坚持改革创新 服务科学发展 党的组织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2013-03-23 00:00:00           浏览数:0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可以说,这5 年是组织工作服务大局更加有力的5 年,是战略谋划更加自觉的5 年,是改革创新更加深入的5 年,是狠抓落实更有成效的5 年。从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看,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2011 年比2008年分别提高了9.16 分、4.96 分。

  ——加强战略谋划和统筹推进,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更加有力。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党的十七大以来,组织工作高度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体现出很强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责任。着眼发展大局加强战略谋划,制定实施了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党员教育培训、人才发展等中长期规划,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当前与长远、中央要求与具体落实的有机统一,增强了组织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精心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形成了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共识和强大动力;制定实施“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着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发现、培养、识别、选拔干部,一大批推动科学发展有思路、有能力、有实绩的优秀干部走上重要岗位,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贯彻中央西藏工作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等重大任务、重大考验中,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主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以实际行动做好应对、保障、服务工作。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后,4500 多万党员主动交纳97 亿元特殊党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赢得了人民群众和国际舆论的广泛好评,成为关键时刻组织工作服务大局的生动范例。

  ——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建设一支善于治党治国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各部门牢牢把握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呈现出鲜明时代特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了德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制定落实《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开展德的专项测评,强化考德结果运用,要求干部述职述廉同时述德。特别是在换届中坚持考德问德评德述德,大力选拔党性原则强、对群众感情深、一身正气、敢抓敢管的干部,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成。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促进了干部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突出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科学发展能力培养,突出重要岗位、关键岗位和任职培训,探索干部自主选学、网络培训。中央连续举办4 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各地各部门集中轮训50 多万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全国培训各级各类干部达6619 万人次。加大干部交流和挂职锻炼力度,选派优秀干部从中央和国家机关到地方、从经济发达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少数民族地区到发达地区任职和挂职,选派干部援藏援疆,让干部在实践中历练成长。大力优化年龄来源经历结构,增强了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干部队伍活力。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充分发挥各年龄段干部作用,干部队伍年龄梯次结构更趋合理。党政机关中45 岁以下的干部占62.8%,其中35 岁以下的占25.8%。改革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办法,提出并落实重在培养、同样使用方针,实施“百千万”工程,对后备干部实行长期跟踪、重点培养、动态管理、优进绌退。加大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干部力度,干部队伍来源经历结构显著改善。近3 年,全国市级以上党政机关从基层选拔干部11.3 万人。截至2011年底,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处和科级以下干部中,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已由2008年的50%、41%、20%,分别提高到84%、77.8%、53%。全国县(市)党政领导班子中,具有3 年以上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等基层领导经历的已达55%。结合换届,选拔了9580 多名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进入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加大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力度,领导班子结构更加合理。

  ——全面落实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2009 年12 月,中央印发了《2010—2020 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各地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向深层次推进、向宽领域拓展,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选人用人民意基础更加坚实。以公开提名、责任提名、民主提名为主要内容,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探索多渠道推荐干部,不断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办法,广泛运用实绩公示、民意调查。积极推进干部工作信息公开,选拔职位、岗位需求、推荐测评和考察情况、选拔结果都在一定范围公开。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择优选人视野更加开阔。2008 年至2011 年,全国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厅局、县处、科级干部28.7 万名,差额选拔厅局级干部近3000名、县处级干部3.3 万名。2011 年,省区市竞争性选拔厅处级干部占新提拔总数的30.7%,中央和国家机关达到46%。首次采用竞争比选和公开选拔等方式,产生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国家信访局副局长、中国农科院院长和3 位中央企业正职等中管干部人选。实行分级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从严管理干部更加科学。制定实施市党政正职、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重点选配、重点教育、重点管理、重点监督的意见。大力推进关键岗位干部交流,2008 年至2011 年各地各部门共交流厅局、县处级干部9.2 万名;近两年集中选派两批178 名中央和国家机关与地方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得到干部群众普遍认可。制定实施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加大治懒治庸力度。民意调查显示,群众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效果的评价,2011 年比2008 年提高13.43 分。

  ——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进一步形成。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的腐败,干部群众最痛恨。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各部门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期盼,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举措,同用人上不正之风战斗。集中整治成效显著。开展治理拉票行为专项行动和买官卖官集中整治,特别是在换届中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提出并严格落实“5 个严禁、17 个不准、5 个一律”的纪律要求,保证了换届风清气正。监督机制不断健全。制定实施责任追究等四项监督制度,形成了选人用人监督链。各地各部门共受理有关事项报告2.4 万多项,经审核未同意的1017 项;全面开展“一报告两评议”,评议新提拔任用干部9.5 万人;对31729 名市、县委书记进行了离任检查。监督检查全面覆盖。综合运用集中检查、重点抽查、专项巡查、延伸检查、现场督查等办法,全面开通“12380”举报网站,严格实行反映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近5 年来,中央组织部立项督查785 件,纠正违规任用31768 人,追究有关责任人员1659 人。查处并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件,起到很大震慑作用。民意调查显示,对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2011 年比2008 年提高9.18 分。

  ——大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以重大人才政策和人才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才优先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全国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形成。编制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党政人才等6 个专项规划和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等18 个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各省区市普遍出台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自上而下都有了“路线图”。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不断加大。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12 项重大人才工程全面启动,其中“千人计划”已累计引进2265 人,引进海外正教授数量是前30 年总和的20 倍;各省区市共引进海外人才2 万余人,形成了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新一轮热潮。积极推进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十大人才政策正抓紧制定,各省区市已出台配套政策378 项,人才特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 亿人,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6%。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活力明显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各部门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有力推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上水平。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显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普遍承诺践诺,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2710 万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6 万个。基层党组织向各领域各行业加速覆盖。到2010 年底,符合组建条件的非公企业99.6% 建立了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已建率达到95%,其中律师、注册会计师行业实现了全覆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普遍采取“两推一选”等方式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并组织开展轮训。23 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锻炼成长,其中已担任村“两委”副职以上的2.7 万人,为农村发展培养储备了后备力量。党员教育管理走出新路子。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全面落实,“12371”联系服务党员平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创新成果丰硕。“一定三有”、“三有一化”政策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文建明工作法”普遍推行。机关、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基层基础保障更加有力。中央财政先后投入70 多亿元改善农村基层工作条件,基本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各地已为78.5% 的社区解决了工作用房。加大党内激励关怀力度,2008 年以来连续4 次提高新中国成立前入党农村老党员生活补贴标准。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老干部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中国特色党内民主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党的组织制度创新和党内民主实践全面展开,主题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路径更加清晰。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迈出新步伐。党代会代表任期制逐步落实。313 个县市区、2982 个乡镇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在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中,中央明确要求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不少于30%,省区市工人代表比例提高到10%,在党内外引起很好反响。党内选举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介绍方法,适当提高候选人差额比例。全国1582个乡镇党委试行公开推荐、组织考察、党委研究、差额选举“公推差选”办法。党内权力运行机制得到新规范。中央带头建立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各地普遍推行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29 个省区市基层党务公开覆盖面达80%,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得到有效落实。

  ——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得到新的加强。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与坚持不懈地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是分不开的。党的十七大以来,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认真践行“三服务、两满意”的组织工作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学习宣传王彦生、李林森等先进典型;带头解放思想,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推动组织部门内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促使组工干部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扎实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推动作风转变和工作落实;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严格执行组工干部“十严禁”和“五条禁令”等纪律要求,树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良好形象,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赞誉。民意调查显示,对组工干部的满意度逐年提升,2011年比2008 年提高了5.19 分。
组织部(党校、巡察工作办公室)_